整理父亲遗物发现记有家乡地址的书信
“我一直相信有一天会找回我们的根,找了20多年都没音讯,没想到这次堂妹竟然找到了。”2016年10月4日,60岁的新加坡侨胞曾仁福回到家乡洪梅镇新联村东园三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5日10时30分许,洪梅镇新联村村民曾丽水家中好不热闹。曾美玲和她堂哥曾仁福以及84岁母亲等6名新加坡侨亲正与亲人话家常、叙亲情。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要住家里,这才有家的感觉。”曾丽水说,他父亲与曾美玲父亲是亲兄弟,看到他们能回来,真开心。接下来,大家制订了一系列计划,今后7天带亲人到处走走看看。
“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都排满了,都是他们安排的,带我们转转,看看家乡样子。”曾美玲说,知道家在哪里,心也有了归宿,“以后常回来看看,跟家人相聚”。
“回家太不容易了。”曾仁福对此深有体会。20多年来,他四处寻找家乡消息,无奈,除了知道家在中国外,没有其他任何线索。
1993年起,曾仁福参加一些寻亲团体,到过山东、厦门、泉州南安、惠安等地寻亲。“这些年常来中国,常看到别的侨胞找到亲人找到根,很羡慕。”曾仁福说,他一直谨记“人不可以忘本,不可以忘根”,一直默默寻找家乡。
最终,这段尘封的血脉亲情能重新相连,还要从他堂妹找到的两封家书说起。
曾美玲是新加坡摄影记者。“10年前,我父亲去世,当时整理遗物时翻到一封非常旧的书信,上面有地址、署名和日期。”曾美玲拿出书信照片给记者看,书信落款是1962年11月13日,至今有半个多世纪。此外,她还找到另外一封信,是2002年寄送的,两封信上的地址几近相同。
看到两封信后,曾美玲动了心,挂念远在千里外的中国亲人,想回乡寻根,完成祖辈心愿。
趁来厦门出差机会回南安找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平时比较忙,今年3月趁来厦门出差的机会回南安寻根。”曾美玲说,她当时满心忐忑,不知道信上的地址是否变了,亲人是否搬迁了。
她从厦门搭车来南安,人生地不熟的她遇到一位好心司机,在其帮助下一路寻到洪梅新联村东园三落。
当时,她拿出那封小心叠起来的书信询问,结果偶遇一名女村干部,一下子找到信中的那个村落,并问到了堂叔的古厝。
“一找到人,就非常开心、激动,觉得一下子就找到了,太顺利了。”曾美玲说,当时亲人都外出做生意,古厝里就剩一位堂嫂,而她又没办法停留太久,便提笔写下家人姓名,记下老家电话,留下了个人电话就赶回新加坡。
此时,曾丽水等人听到她回乡寻亲的消息,家里一下子沸腾了。“接到电话的时候,我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曾丽水弟弟、60多岁的曾巩固说,曾美玲拿着的其中一封家书就是他写的,10多年前他感恩新加坡亲人帮助,便就着父亲留下的地址连续寄出四五封家书,盼着能联系上远在新加坡的亲人,让他们回家看看。
“信寄出去后一直没消息,时间久了,这唯一的地址也丢了,以为线索就这样断掉了,没想到啊。”曾巩固感慨说道。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曾美玲留下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曾美玲记下的家乡亲人电话也一直无法接通。
线索又断了!4月2日,曾巩固的侄子曾全元将曾美玲留下的电话存到手机,微信自动显示曾美玲微信号,他添加后竟联系上远在大洋彼岸的曾美玲。“太奇妙了,也许这就是亲情。”曾美玲说。
(来源 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