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在线客服
泉州姓氏在惠安举办文化交流联谊座谈会

+1

-1

收藏

+1

-1

点赞144

评论0

姓氏联谊,相约惠安,共话时代篇章;合作共赢,大家同声,共商发展大计。由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主办、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承办的泉州姓氏文化交流联谊座谈会于2020年11月22日上午在惠安伟华国际大酒店举办。


出席座谈会的有惠安县原人大主任陈清发,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会长陈辉跃等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领导,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蔡第乐,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泉州黄氏宗亲联谊总会会长黄水栋,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南安市陈氏源流研究会执行会长陈琪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原副馆长、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文史委主任朱定波等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备委员会成员,以及来自惠安县、泉州台商投资区和泉州各地的陈、钱、孙、李、吴、王、杨、许、何、张、苏、潘、柳、康、黄、龚、汪、林、骆、胡、蔡、柯、洪、程、陆、刘、庄、辛、曾、连、廖、朱、谢、卢等姓氏计100多位泉州各姓氏宗亲组织领导、代表、各姓氏贤达,莅临美丽的惠安,欢聚一堂,见证大惠安有史以来最多姓氏参加的姓氏联谊座谈会,为惠安乃至泉州的姓氏文化交流工作传经送宝。

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以舜裔十姓会员(虞姚陈胡田孙袁陆车王)为主体,1994年5月25日把原“泉郡舜裔联谊会惠安分会”变更会名为: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并宣布正式成立,会员遍布惠安县及泉州台商投资区各个乡镇的各行各业,现有会员985人,人才资源丰富,有多领域高级职称、资质的人才158人,现有中共党员336人,并成立党支部。

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是一个人数较多,较有贡献、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类社团,得到惠安县委县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6年5月被惠安县民政局授予4A级社会组织,现在已经申报为5A级社会组织。

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成立以来,以会刊和网站为载体,认真开展重华文史研究,弘扬中华道德文化,加强海内外同胞联谊,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往来,接受寻根谒祖,多次参加世界姓氏联谊大会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以及海峡两岸百姓论坛。同时积极支持社会阳光事业,开展奖学、助学,积极向政府提供决策意见,为姓氏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书写了可圈可点的动人诗篇。

联谊座谈会由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秘书长陈金良主持。

在雄伟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启联谊座谈会帷幕。

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永远名誉会长陈木春首先致辞欢迎参加联谊座谈会的泉州各姓氏人士,他说:追本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家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各姓氏的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通过对各姓氏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利于引发和强化寻根意识,激发家族亲情,从而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我们今天召开这个座谈会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我们各姓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更是我们在座的各姓氏精英的光荣职责。

陈木春在联谊座谈会上提议:全市各姓氏要团结在一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积极融入泉州姓氏这个大家庭之中,出谋献策、做出贡献,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开拓进取,团结互助,共同努力,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世代传承,与时俱进,充满无穷魅力。姓氏文化交流在涉侨涉台方面起到了积极独特的作用。当前,泉州正在紧锣密鼓抓住海丝大优势,发挥东亚文化之都正能量,推动泉州各方面大发展,姓氏文化交流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泉州各姓氏与世界各地宗亲的联谊交流更是大手笔,走在前列,海峡两岸民间姓氏交流互动日益频繁,闽台关系已成为闽台两地百姓及姓氏文化爱好者自觉、不自觉的活动项目,充分开展“寻根问祖”,“族谱对接”,“宗亲联谊”,“民族认同”,“文化互动”等等活动,更是带来了前所末有的良好机缘。在这样的背景催动下,泉州迫切需要一个姓氏文化交流平台,以方便对应日益频繁的海内外姓氏文化互动交流活动,当时在泉州市委统战部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经泉州各姓氏贤达及社会热心人士,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推动,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批准,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于2014年6月14日应运而生。

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备委员会主任蔡第乐会长在座谈会上讲话,首先感谢惠安县重华文史研究会为大家搭建起相互交流的互动平台,提供了相聚相识相知的机会。同时介绍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的创建背景。

蔡第乐会长在座谈会上说: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热忱于泉州姓氏文化交流的专家、学者关心指导下,加强党对协会的组织领导,努力完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正因为我们充满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正能量,有了泉州各姓氏的联谊协作,有了泉州各姓氏诸多贤达的热心参与、积极支持,潜心耕耘,勇担使命,搭建起梦想成真的广阔舞台,精彩演绎着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事业的真谛,给泉州姓氏的团结、和谐、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和勃勃生机,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事业才会如此精彩纷呈。

蔡第乐会长接着说:多年来,我们以传承、发展、上台阶为起点,充分发挥泉州姓氏的丰富资源及功能优势,深入挖掘姓氏文化的精髓,探索泉州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形成的姓氏文化及其对泉州的影响,扩大姓氏文化的社会影响,把姓氏文化交流事业融入到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潮流中,主要体现在:一是强化完善自身建设,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是开展学术调研活动,优化文化交流环境;三是开展联谊走访活动,凝心聚力效果彰显;四是宣传文化交流成果,泉州姓氏深入人心;五是闽南寻根服务中心,两岸对接互动桥梁;六是设立谱牒研究中心,创建寻根数据平台。

泉州姓氏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各姓氏间的交流合作等多方面都发挥了明显作用,使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事业呈现出蓬勃迸发的良好态势。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参加历次海峡论坛的相关姓氏文化活动,设立闽南寻根服务中心,作为海峡论坛·闽台“同名村、同宗村、同文化”的“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动的联办单位,充分运用姓氏文化团体所掌握的宗亲信息资源,多次组织泉州谱牒专家赴台参访活动及邀请台湾姓氏文史专家前来交流互动,主动为两岸的宗亲“牵针引线”,在与台胞的寻根谒祖、两岸宗亲的联络、对接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配合福建省政府的重点项目“南洋华裔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2016年设立泉州姓氏寻根数据库项目建设平台,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成熟经验,2019年,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邢善萍专门莅临泉州姓氏寻根数据库建设平台调研,近距离地现场观摩族谱数字化操作过程并详细了解寻根数据库项目建设情况,并对泉州姓氏寻根数据库平台的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

2019年,应泉州各姓氏族群和广大姓氏文史学者、谱牒专家,诸多从事谱牒研究的热心人士及台湾相关谱牒专家学者的要求,设立泉州姓氏谱牒研究中心,建立健全泉州姓氏寻根及族谱数据库,全面开展泉州姓氏谱牒项目建设,为各姓氏谱牒研究爱好者提供交流互动平台,积极开展有益于泉州各姓氏族谱编修、姓氏源流研究的各项专题交流活动,为各姓氏族群族谱编研和族谱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及帮助,构建各姓氏间的寻根对接、谱牒文化编研交流互动平台。

蔡第乐会长还说: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平台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泉州各姓氏贤达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取得的每一份成果,都包含着泉州各姓氏贤达的辛劳和汗水,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未来的发展,将由泉州姓氏诸位贤达一起来打拼,泉州姓氏的发展大计将由大家共同商量,泉州姓氏的各种资源由大家一起挖掘,泉州姓氏的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蔡第乐会长在座谈会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交流发展的新方向。第一、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第二、构建姓氏共同家园。第三、建立服务互动机制。第四、强化文化交流宣传。第五、广揽担当奉献人才。第六、增强机构功能建设。

蔡第乐会长在座谈会上最后说:现今距本会泉州姓氏新一届理事会换届日子已近,在这个知识逐增、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应充分认识泉州姓氏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新的时期里,如何增强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做强做实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交流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泉州姓氏文化交流资源优势,以会务昌盛、创新思路、充满活力、健康发展的崭新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都是需要得到各位泉州姓氏贤达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抱团发展,共同打拼。衷心希望泉州各姓氏宗亲组织及各姓氏贤达,更多地加入参与泉州姓氏大家庭,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泉州姓氏新一届换届筹备工作的进军号角已吹响,如何做好做实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交流发展,如何扎实、更接地气做好新一届换届筹备工作,这都是换届筹备委员会需要面对的新使命,新课题。

在座谈会上,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水栋从八个方面就换届筹备工作相关事宜作系统说明:一是设立换届筹备日常工作联络协调机构,组建一支敢于担当、高效务实的筹备工作执行团队;二是关于原则灵活筹资方案的说明,鼓励各姓氏间交叉推荐新一届理监事成员;三是关于加入“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的报名程序;四是关于设置单姓专业委员会的说明;五是加大换届宣传力度,重新启动“泉州姓氏”公众号,随时发布换届信息,营造换届宣传氛围;六是开展密集的姓氏走访联谊活动,不断提升各姓氏对本会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强与不同姓氏文化的交流互鉴;七是换届筹备工作的注意事项;八是换届筹备活动的几点建议。

我们在换届筹备工作中会通过走访联谊交流,了解需求、梳理问题、征求意见、听取建议、推荐人才,从而形成泉州各姓氏抱团发展之势。随后,换届筹备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黄水栋就换届筹备活动提出五点“意识”,与大家共勉:

1、我们必须要有践行文化自信、深耕姓氏的发展意识,充分发挥东亚文化之都正能量优势,推动泉州姓氏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俗语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泉州各姓氏间的关系,是兄弟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团结互信,同心同德,携起手来,群策群力,共同开辟崭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提倡融通互信、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积极寻求泉州姓氏发展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泉州姓氏这块大“蛋糕”。

3、我们要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秉持创新求实、高效运作的管理意识,做实做强泉州姓氏文化传承与交流发展。

4、各姓氏间要坚持相向而行,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共同发展之路,共创泉州姓氏美好家园。

5、我们应该坚持共商共建、服务优先的开放意识,发挥泉州姓氏人文交流纽带作用,把泉州各姓氏贤达及各界人士汇聚到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事业中来,打造更多接地气、惠及各姓氏的活动,让泉州各姓氏的交往和情谊汇成滔滔江河,为各姓氏合作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

图片

黄水栋最后说,希望各姓氏宗亲组织及各姓氏贤达主动报名,积极加入泉州姓氏大家庭,既增进各姓氏间的交流互动,又可增进社会各界及泉州各姓氏组织对本会的了解、信赖和支持,努力营造浓厚的姓氏文化交流氛围。同时,我们要以这次换届筹备工作为新起点,开拓思路,提高站位,抓住机遇,转变作风,增强活力,创新求实,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建议,发挥本会的资源优势,拓展工作触觉,为各姓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支持,打造具有泉州特色的姓氏文化交流亮点,努力提升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影响力。

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是各姓氏共同拥有的大家庭,是各姓氏互动互助互补互鉴的理想平台,不分姓氏大小,不分远近彼此,不分地位尊卑,充分尊重,一视同仁,都可随时参与交流。出席座谈会的泉州各姓氏贤达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并就如何参与支持泉州姓氏新一届换届筹备工作交换意见。

大家一致认为,泉州各姓氏这一共同家园,其发展壮大需要大家共同行动,一起呵护,创造一个追溯求源、共话情谊的姓氏文化交流平台,建设一个充满温馨、欢快、幸福的泉州姓氏共同家园。

泉州姓氏在人文历史、姓氏源流、寻根对接、宗祠家庙、谱牒编研、学术研讨、族训家风等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很强的资源优势,可发挥独特作用,可帮助各姓氏解决实际之需,也可为各姓氏族群提供切实的帮助及优质的服务,这正是各姓氏最接地气的需求。

参加座谈会的泉州各姓氏贤达在交流发言中认为,泉州姓氏有着丰富平台资源和姓氏人脉优势,必须合理运用泉州姓氏文史专家学者资源优势,积极与政府部门或泉州各姓氏社团组织开展纵向、横向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对那些更接地气、更有现实意义项目的立项运作,使“泉州姓氏”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与会的泉州各姓氏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我们应充分认识泉州姓氏文化传承和交流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泉州各姓氏应携起手来,以这次换届筹备工作为契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忘初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担当打拼,再度出发,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走深走实,努力打造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一片天地。

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蔡其敦在座谈会上简要介绍泉州姓氏的资源优势及功能特点。


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首届常务理事、惠安县柳氏宗亲会会长柳复荣在座谈会上发言


泉州姓氏文化交流协会换届筹委会副主任、南安市陈氏源流研究会执行会长陈琪仁在座谈会上发言


惠安曾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曾瑞川在座谈会上发言


惠安胡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建新在座谈会上发言


惠台殷比干文化研究会会长林炳森在座谈会上发言


惠安陇西文史研究会会长李树生在座谈会上发言


惠安庄严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庄毓兴在座谈会上发言


同协力深耕姓氏,新征程催人奋进。展望未来,我们肩上责任依然重大,注定不会轻松,必定更加精彩。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进取的态度,更加昂扬的步伐,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以文化交流为纽带,以泉州姓氏为依托,与时代同行,心手相牵,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汇聚泉州姓氏各界精英,励精图治,携手合作,用真诚服务姓氏,不断创造佳绩,向着泉州姓氏文化交流事业繁荣长续的梦想再度出发。



摄影:柯朝凯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2020年泉州市招商推介
+1
热门推荐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