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泛的民间舞蹈之一,至今仍活跃在神州大地各个角落以及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地。它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
《舞狮》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南朝时《狮子舞》已加入到游佛表演队伍中,唐代有宫廷乐舞《五方狮子舞》,至宋代,《百仔嬉春图》里的《儿童戏狮舞》,已把《舞狮》传播到了民间。
《舞狮》从地域上可分为“北狮”和“南狮”,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文狮”和“武狮”。南派舞“南狮”多与武术套路 联系在一起,也称为“武狮”;北派舞“北狮”则更注重艺术表演性,又称为“文狮”。泉州地区两种类型的《狮舞》都存在,并且各具特色,相互辉映,表现出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泉州北派《舞狮》以石狮溪前村的舞狮队为代表。总教练蔡奕品,八岁开始跟随舅父学武功,练舞狮,并成为石狮杂技团《舞狮》演员。1980年,他与大哥蔡满意开始组建家族式舞狮队,老父亲负责打击乐伴奏和制作狮子, 兄弟四人加上堂兄弟亲戚等共十多人,经过数年艰苦训练, 博采众长,终于练就过硬本领,一步步走上《舞狮》艺术的巅峰。
蔡奕品兄弟是在认真研究我国《舞狮》历史的基础上,针对市场实际需求,确定以艺术表演性较强的“北狮”为其发展 方向,并结合自身武术、杂技和戏曲功底等有利条件,融南北狮艺和戏曲表演因素为一体,自创二十二套“北狮”舞套路。 表演时,由引狮人持彩球引领三只双人大狮和四只单人小狮上场,展示争球、翻滚、追逐、戏耍,以及理毛咬尾、争斗嬉戏 等套路,动作新颖、大方、惊险、优美,群狮的动态逼真、威 武。而且有意识增加高难度的动作,如在三张八仙桌叠成品字形双层高台上,做双狮叠罗汉再叠引狮人的高空“金鸡倒立” 造型,接引狮人高空直体后空翻下、众狮子集体高空落地翻滚 造型等。一连串组合动作惊心动魄,观众提心吊胆。近几年,溪前舞狮队继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上夺得“北狮王”桂冠后,又在有19个国家、地区参加的 “国际龙狮锦标赛”上再次夺冠,被称为“天下第一狮”。溪前的舞狮队体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优秀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和泉州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