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总会会长、台湾劳动党一区党部主委蔡裕荣宗长应邀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并前往龙岩参加海峡百姓论坛。会议结束后,顺道前往福建省石狮济阳柯蔡大厦查询其祖源。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秘书长蔡其敦、副秘书长柯朝硕借助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库的快速查阅通道,帮助查到其曾祖父蔡旭文为莲塘二房草埔厅第廿四世族裔,对上族谱,找到了亲人,找到了根,实现了台湾蔡裕荣宗长及其家族几十年来寻根认祖的夙愿。
接上来台祖先的族源,蔡裕荣宗长除了感动感激还是感恩,他说:“特别感受血缘关系密不可分,这次寻根之旅将终身难忘,不到一天时间就非常幸运地找到族根老家了,全靠宗亲相助与祖先庇护,堪称圆满。”
从“莲塘”到“莲塘蔡”
莲塘蔡氏肇基祖蔡弼聪(字哲斋)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从兴化府(今莆田市)避居莲塘村,迄今已历九百多年,传三十四世。九世蔡西山传前埔房。十一世蔡国器(字均用,号隐斋)于明洪武年间(1368一1398年)移居山兜村,其后裔有迁往塘头、下浦、新华、郭厝、南安、惠安、台湾台中梧栖镇、台湾沙鹿镇西势里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美国、澳大利亚等地。
据悉,蔡裕荣之曾祖父蔡旭文为石狮市莲塘人生于咸丰丙辰年,一百六十多年前,有一天,蔡旭文与许许多多迁台的莲塘古代先民一样,下定可贵的勇气,漂泊异乡,渡海移居去了台湾,定居于台中县的梧棲镇,渡台垦荒,数代打拼奋斗,逐渐融入台中“莲塘蔡”的生活圈群落。
由于许多家族没有族谱,不知祖源。或因各种战乱和变迁,族谱断续,但祖家在这里,饮水要思源,这里是后代打拼的原居地。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关系趋向缓和,与台湾族谱编修热和建立宗祠热同时兴起的,是到大陆寻根谒祖的热潮,不断有过台湾的莲塘丰山蔡姓宗亲子弟回来寻根。
客居他乡 寻根未果
早在1949年蔡裕荣的姑姑及姑丈曾到石狮莲塘寻根,由于当时闻知浙江已解放,解放军已进入福建,只得匆促回到台湾。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后,蔡裕荣其家族成员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其在莲塘的族源,加上莲塘丰山蔡氏族谱一度轶失,故均未能连上其渡台祖的世系。
蔡裕荣的父母原居住台中梧栖。蔡裕荣的父亲于二战末期奉母命逃兵役,战后凭着台中工业学校学历在台电找到工作。1955年,蔡裕荣出生于植满杜鹃花的“北部火力发电厂”眷舍。后来,父母为了子女教育着想而举家搬往台北,1974年蔡裕荣考入淡江大学。
蔡裕荣宗长现作为台湾地区政治受难人互助总会会长,主张两岸同胞携手由和平统一走向富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多年来,蔡裕荣多次受邀到大陆参观访问及参加历届的海峡两岸论坛,但“泉州府晋江县南门外二十一都莲塘乡”对他来说始终都是个谜,而“莲塘”此二字更深刻地烙印在脑海里,每次都想说有机会到渡台祖出处的地方看看,也曾经利用到大陆参加两岸海峡论坛的机会,独自抽空到莲塘走了趟寻根之旅,皆寻根未果,只寻找到其与台湾渊源颇深的玄天上帝庙---真武宫上香拜拜,算是弥补其未连上来台祖族系的遗憾。
再次寻根 峰回路转
2017年6月19日,蔡裕荣宗长受邀参加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海峡两岸论坛,巧遇同期参会的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副秘书长柯朝硕宗长,言谈中获知,蔡裕荣宗长曾多次前往祖地石狮莲塘,寻根未果,便向其介绍目前大陆政府有关部门在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设立"重点侨村寻根数据库建设平台",进行族谱数字化运作的情况。
在重点侨村寻根建设数据库信息平台上,人们不仅可以建立管理自己的家族血脉历史、记录个人大事记、分享文字和图片内容,还可以通过我们特殊设计的引擎快速搜寻轶失的家族和亲人,帮助寻找血脉相关的宗亲族谱,实现寻根留本,一键寻祖,世系全览。
听了柯朝硕的一番介绍,蔡裕荣对此很感兴趣,决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赴莲塘寻根。或许是机缘巧合,蔡裕荣返台航班推迟,6月21日刚好有空,一早蔡裕荣便与柯朝硕结伴,乘坐龙岩到晋江的动车,带着对祖籍地寻根的强烈欲望,再次踏上莲塘寻根之旅。
6月21日下午,在柯朝硕宗长陪同下,蔡裕荣宗长来到位于石狮市济阳柯蔡大厦的重点侨村寻根数据库建设办公室,受到蔡其敦宗长的热情接待,据蔡裕荣宗长介绍其能够提供的信息极其有限,只知道其曾祖父叫蔡旭文,老家在泉州晋江南门外二十一都莲塘村。
家谱中密密麻麻都是蝇头小字,保守估计收录的莲塘蔡氏家谱的族人也有十万人,属于一部大谱。要在这么多人里寻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更何况蔡旭文还不一定是哪个家族的,但不管怎样都要找一找。
由于莲塘蔡氏宗谱已于3月份送往寻根平台扫描,其资料全部留存在数据库中。听了蔡裕荣宗长的介绍后,重点侨村寻根数据库建设办公室主任蔡其敦马上开启网络快速查阅通道,让工作人员放下手中事务,在电脑上调出莲塘蔡氏宗谱资料,全部进入查阅程序,经过半个小时的疏理查询,就在廿九卷宗谱世系中第124页有了发现:有一支分世系中第廿四世芳泮的长子叫“旭文”,与裕荣宗长提供的其曾祖父排行老二的资料不符,显然不是。
寻根数据库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不泄气,继续滚动手中的鼠标。终于在莲塘族谱世系第三十卷第123页惊喜地发现,第廿四世芳崇公之次子叫“旭文”的,正符合蔡荣裕宗亲其提供的其曾祖父排行老二的信息,从而马上通过网络链接到谱牒中找到“芳崇公之次子旭文”的行传信息:“旭文,生于咸丰丙辰年五月廿三日酉时,卒于光绪乙亥年三月十八日辰时,歿于梧棲。”信息极为吻合,蔡裕荣宗长不由喜从心生。
但是,工作人员细心地发现,咸丰丙辰年是公元1856年,而光绪乙亥年是公元1875年,这位“旭文”活在世上不到二十岁,这与裕荣宗长提供的其曾祖父生有3个儿子的信息,从年龄上有点不合常理,裕荣宗长刚才热情高涨的心又降了温。这时,蔡其敦宗长无意发现,光绪己亥年为公元1899年,如果旭文公是卒于光绪己亥年,那么其享年即为四十四岁,会不会是“乙”为“己”的书写笔误呢?裕荣宗长的热情又提上来,又提供说,听其爷爷言及其十岁时,裕荣的曾祖父过世,而其爷爷今年如在世时,已有128岁,这不就所有的信息全部吻合。当即商议决定,只有前往莲塘祖地,查证原族谱,方能辨别真相。
蔡其敦宗长当即电告在外出差办事的世界柯蔡宗亲总会理事长、福建省济阳柯蔡委员会会长蔡第躼宗长(也是莲塘人),蔡第躼宗长闻讯非常高兴,马上联系莲塘村老年协会负责人蔡第长宗长,再三交代务必为裕荣宗长到莲塘寻根打开方便之门,提供一切查阅通道。
拨云见日 根定莲塘
下午15:30,蔡其敦宗长亲自驾车偕同柯朝硕宗长领着蔡裕荣宗长,启程前往裕荣宗长他心中充满期盼的莲塘村。
一路上,蔡裕荣的眼睛里透露出一丝期待,偶然间又露出一份不确定。很快就抵达莲塘村,一进村就看见莲塘老年协会蔡第长及莲塘蔡氏宗亲在莲塘蔡氏家庙等候了,他们的热情瞬间让蔡裕荣感动不已。见面后经过一番寒暄,蔡第长搬出厚厚的莲塘蔡氏宗谱,拿着族谱,让蔡裕荣查阅,并为他解说。再经过详细认真地比对族谱资料后,大部分的信息都吻合,唯有旭文公的过世年分仍注明为“光绪乙亥年”,蔡第长宗长告知,由于文革时期莲塘宗谱轶失,现有的宗谱是改革开放后,从莲塘村各房份的房谱中抄录编修的,是否“乙”与“己”的误笔,只有到草埔祖厅翻阅原始族谱,便可甄别。
裕荣宗长听后,便在莲塘蔡氏家庙祖先灵龛前上香敬拜,乞求先祖有灵,庇佑他能不虚之行,顺利找到祖根。
在蔡第长宗长的带领下,辗转几条乡道,来到莲塘村草埔房祖厅,闻知有台湾宗亲前来寻根,身为草埔厅族事负责人蔡科白急忙赶来,并从草埔厅藏谱处取出尘封已久、已有点霉味的原始房谱,供裕荣宗长翻阅,带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一页页地翻看族谱,只听到一声激动人心的声音:找到了。蔡裕荣宗长兴奋地说:“我的来台祖为莲塘二房草埔厅第廿四世族裔,我是第廿七世“科”字辈,准确无误”。
大家围上一看,草埔家谱中清楚记载着:“第廿四世芳崇父次子,生咸丰丙辰年正月十三月申时,卒于光绪己亥年三月廿五日己时,殁于梧棲。”确实是当时抄录族谱时,把“己”字写成“乙”字,这与裕荣宗长其家族所蕴集的来台祖信息分毫不差。
找到祖根,见到自己的堂亲,蔡裕荣难掩激动的心情,感激之意,他不停地拍照,说回台后要和其他亲人分享寻根之旅的所见所闻。
族谱记录着家族的来源、生息、迁徙、繁衍等,已成为子孙后代寻根溯源的依据。6月21日,这是个平常的日子,也是个非同寻常的日子,能亲临祖辈住过的地方,喝一口清甜的故乡水,这是蔡裕荣其家族魂牵梦绕几十年的心愿。面对族谱、面对祖先牌位,蔡裕荣热泪盈眶,虔诚地点上三炷香,恭恭敬敬地三鞠躬,并虔诚地告慰祖先:祖宗有灵,加上众多宗亲的热心相助,今天终于对上族谱,找到根,实现了几代人魂牵梦萦的夙愿,断了几十年的血缘之桥终于架通了。
是夜,莲塘草埔厅的堂亲设宴招待裕荣宗长。宴席上,频频举杯,盛情雅意,一团和气,亲情融融,好不热闹。
谈起这次的寻根探祖活动,蔡裕荣激动地说:“那么顺利那么快地找到自己的祖源,很是感动,印象也很深刻。明年只要时间允许,将带着九十多岁的老母亲及在台的家族成员一道回来寻根谒祖,回来祖藉地看看。同时带着在台全部家族成员的信息,补录到莲塘宗谱中,以告慰祖先。”
(蔡其敦)